浙江让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记者 董碧水)“村里的自来水变干净了,水不难喝了。”11月29日中午,67岁的浙江省遂昌县应村乡双里村村民郑永根拧开自家的水龙头,看着流淌出的清澈自来水,一边淘米洗菜,一边满心欢喜地说,方便、干净、清爽。

双里村在遂昌县应村乡的西北部,海拔500余米,一个依山而建的行政村,1000多名村民。几年前,村里建起了好几个水池,靠着“自流水”,基本解决了村民的“喝水难”。但受技术和运维条件限制,“不仅消毒净化效果不理想,到了下雨天,村民家中水龙头流出的是混浊的自来水,遇到干旱,地势高的一些村民就时常没了水喝。”双里村村主任谢田明说,前不久,遂昌遭遇的干旱天气也影响到双里村,因为供水不足,每天只能分时段限量供水,“大家都盼着能早日喝上放心水。”


为了彻底解决双里村的饮用水问题,今年年初,遂昌县把双里村列入2019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项目,投资193万元,新建小型堰坝、水厂以及蓄水池,并安装净水设备、重新铺设管道。项目于6月份开工,10月完工。验收合格后,11月20日,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开始哗哗流向了村民家中。

遂昌县水利局局长叶名颉告诉记者,将双里村原先分散的溪沟水源变为集中规模水源,通过建设标准化水厂、配置设备设施、增设清水池储备等,每小时10吨的制水量,可以全天候24小时满足双里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原先用水不稳定情况将得到彻底解决,“通过新型制水工艺,还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据介绍,自去年启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遂昌投资4680多万元,对5个乡镇、39个村实施了饮用水提升工程建设,已让4.5万农村居民喝上了“好水”。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江南水乡,但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地貌影响,直到2017年底,全省还有803万农村居民虽身处青山绿水,但时常要为喝水而犯愁,数量占到了全省农村饮用水人口总数的25%。

衢州市衢江区有21个乡镇、271个村36.9万的农村人口,因区域地形南北高、中部为丘陵的盆地地形,到去年还有81个村、10.8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全区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为让村民喝上“好水”,衢江区启动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因地制宜构建起“城市供水管网为主、乡镇水厂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


位于杜泽镇东北部的下溪村,距衢州城区28公里、距杜泽集镇3公里,4个自然村被环抱在群山中,由于城市供水管网未能延伸,村民需从附近乡镇、山涧接运自来水或山泉水。今年10月,衢江区投资163万在下溪村新建水厂投入运营,让全村517户1700余人告别了困扰多年的“喝水难”。

据了解,截至目前,浙江有9个市、52个县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列入政府“民生十件实事工程”。在实施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各地对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城乡供水一体、乡镇联村供水达标、单村供水提标”进行。

具体实施中,根据“能延则延、能并则并”,最大限度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最小限度保留单村水厂。同时,从规范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县域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的“同质、同标、同服务”。


据测算,为此,浙江将新增改造主干管1.2万公里,新增改造村内管网2.9万公里。今年1到10月,全省已投资70亿元,开工建设3312处,完工2250处,解决了486万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

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省要完成全部803万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全省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超过85%。同时,全面建立健全的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让农村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到2022年,实现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让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中,浙江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全省83个有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县全部建立了县级统管体制机制,明确水务公司或农饮水专管机构对县域内农村供水工程实行设备运维、水质自检、药剂使用管理等统一的专业化管护,避免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营后的“管养缺位”。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