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贵州省水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和建设周期内各年投资强度,统筹考虑轻重缓急、前期工作深度、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等因素,2019—2022年实施工程项目367座(处),工程规划投资900亿元,其中2019年完成工程投资120亿元,2020—2022年完成工程投资780亿元。

(一)供水水源及输配水网。在全省水网框架下,大力推进大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完善水网建构基础。重点推进在建321座水库及输配水网建设,拟建35座大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充分发挥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中的基础作用。

1.大型水库及输配水网。2019—2022年,完成投资164.09亿元。继续推进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和黄家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凤山水库、观音水库、宣威水库和花滩子水库,总库容达到20.9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到9.83亿立方米,新增设计供水量13.68亿立方米。

2.中小型水库及输配水网。2019—2022年,完成投资412.85亿元。统筹推进在建318座(中型93座、小型225座)和拟建31座(中型13座、小型18座)水库建设,总库容达到29.2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达到20.98亿立方米,新增设计供水量35.83亿立方米。

3.引提水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2019—2022年,完成投资20.23亿元。推进威宁县草海下游河湖连通工程、龙里县城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和遵义市湘江上游河段生态补水工程等条件成熟的“河—库”水系连通工程。重点推进11处引提水、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新增设计供水量2.29亿立方米。

(二)黔中和黔西北区域水网。在推动建成黔中一期、夹岩水库主体工程的基础上,结合黔中经济区已建和在建水库工程,初步建成黔中区域和黔西北区域水网,逐步完善区域水网体系。

1.黔中区域水网。以黔中、红枫湖、黄家湾、普定、引子渡等为龙头水库,以桂家湖、革寨、凯掌、松柏山、花溪等为节点水库,以黔中总干渠、桂松干渠、贵乌支渠、小鹅支渠等干支渠和“黔中—红枫湖—黄家湾—普定—引子渡”之间连通工程为主网,“水源—水厂(田间)”之间输配水工程为次网,初步形成水源互济、丰枯互补的黔中区域水网,实现黔中水利枢纽与红枫湖互为备用水源,主要覆盖解决贵阳市城区、贵安新区、安顺市、六枝特区等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拟建引子渡水库提水工程、凯掌水库至松柏山水库输水工程、麻杆寨至清镇输水工程。

2.黔西北区域水网。以夹岩、洪家渡、观音、文星、乌江渡等为龙头水库,以附廓、文家桥、红岩、海龙、石板塘等水库为节点水库,以毕大供水、夹岩总干渠、北干渠、南干渠、遵义供水线等干支渠和“红岩—海龙”等水库之间连通工程为主网,“水源—水厂(田间)”之间输配水工程为次网,初步形成水源互济、丰枯互补的黔西北区域水网,主要解决毕节市城区、大方县城、纳雍县城、织金县城、黔西县、金沙县、仁怀市、遵义市城区等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本次行动方案期内主要考虑建成夹岩现有设计方案内的输配水工程,包括毕大供水工程和灌区骨干输水工程两部分。

(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9—2022年,完成投资23.87亿元。全面解决原规划剩余279.54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愁。综合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采取配套、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辅以新建措施,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的要求,更高标准整体推进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

(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19—2022年,完成投资6亿元。加快推进遵义灌区等大型灌区和都柳江灌区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五)区域水网监测调控体系。在水源和“河—库”互联互通建设形成区域水网的同时,结合全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强区域水网监控体系建设,健全水库、监测断面等各类各级监测监控站点,提升水资源监控能力,提高监测预警的完备性和全面性。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水利大数据等技术,依托“水利云”,逐步实现水资源调配和调度以及生态流量控制智能化、自动化,形成完整可控的水资源监测预警和调控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基础设施“水网”建设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在省水利厅,省水利厅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水网”建设各项任务。

(二)强化政策保障。优先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和运营。推进水价改革,调整原水价格水平,逐步完善阶梯水价运行机制,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可调整的投资回报机制。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资金政策合力。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水网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各级财政预算投入。按照中央和地方有关法规、规章规定足额征收和计提各项水利建设基金和规费,并专款专用。充分发挥各级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作用,有效利用金融政策和资金;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扩大资金来源。

(四)强化技术保障。加强对基层水利人才队伍的培训,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素质。大力引进、培养水利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充实水利人才队伍。以工程带科研,针对“水网会战”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难题,设立专题研究,加大水利科研投入,攻克水利工程技术难题,为全省“水网会战”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