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笔墨把家乡水搬上画面

近日,89岁的老画师庄丁高兴地告诉记者,40年来他终于把家乡的“水”搬上了画面,创作完成了3幅长卷:30米长的《无锡古运河图卷》、百米长的太湖山水《湖滨百里图》和30多米的《长江三峡新图卷》。他把它们称为“心画”,既是因为作品表达了他的心愿,也是他献礼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心意。
“废画三千”不舍家乡“水”
庄丁生于1931年,小时候曾跟着一位私塾先生学习书法和绘画,后在无锡一所中学教美术。他教学涉及面广,有中国画、西洋画、实用美术和相关的美术简史,甚至还有一些诗词、印章篆刻等内容,他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多年执教全市公开示范课,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业内的认可。1991年退休时,全市中小学美术老师100多人参加欢送会。当天,他被无锡市教师书画联谊会选为首任会长。随后,他举办了三次个人画展,参加全国、省、市交流活动。
虽然作品流传海内外,但庄丁却始终觉得“废画三千”,没有自己理想的作品。退休后,他把重心从教学转移到祖国、家乡的山水湖泽为主要题材的创作中来,要把家乡的“水”搬上画面。他说,我是喝家乡的水长大的。从小喝家门口运河的水,后来又喝太湖、长江输送的自来水,对家乡的水特别有感情。尽力把它们画好是他此生的心愿,因此把它们称作“心画”,并将此后的岁月都投入其中。
四十年绘就三幅长卷“心画”
三幅长卷中,庄丁最先构思创作的是《无锡古运河图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无锡旧城拆迁改造,古运河两岸的风光大大改变。“老祖宗留下的古建文化遗产,后代子孙再也看不到了。”庄丁深感惋惜,作为画师,他要用画笔让运河风光旧景重现。
他努力回忆童年生活的场景,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写生,并把自己的创意倾注其中。他抓住北塘、崇安、南长三段运河原有的历史景观作为重点,并将城中图书馆钟楼稍加夸张,作为全卷的制高点。画笔从城南驿馆到清名桥段到北塘商贸长街铺陈开来,并用运河水道贯穿全程。画中“水弄堂”民宅抱水,粉墙黛瓦,前街后水,展现了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和吴地风情。沿河两岸,丝厂、布厂、面粉厂、砖窑遍布,一片兴旺发达之像。全卷共点景舟船上百,石桥数十,古宅老屋千余,还有城楼塔宇、花木林荫及各色人物近千,基本原汁原味再现了古运河旧貌。此画卷在古运河“水弄堂”一幢老宅内展出,得到各界好评。“希望年轻人看到画后,牢记今日幸福来之不易。”庄丁说。
画完运河,庄丁开始构思太湖。随着国家建设飞速发展,太湖周边发生了巨大变化,“太湖更美了,家乡更美了。”庄丁认为小笔小抹难以画出太湖的韵味,他心里已有了太湖美景的长卷巨幅。他着重描绘惠泉山麓到洞庭西山之间的太湖天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村落、民间风情等。画卷中有梅园的香雪海、渔港的渔舟帆影、蠡园的枕水长廊、唐城的逶迤城墙、阳山的桃花……庄丁还用画笔勾勒出苏州初办乡镇企业的形象,在东西二山架起长桥,为长卷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锡城20多位书坛名家、诗人、作家及社会名流,在看到画卷后欣然为之题诗作跋,长卷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庄丁画展”上展出,被众人称为“梁溪画坛又一绝”。为了画好长卷,庄丁多次环湖实地观察写生,收集资料。当时交通不甚便利,他就骑自行车、徒步或坐公交环山涉水。一次坐车出行还掉入太湖,背部摔成压缩性骨折。
前年底,庄丁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身体恢复得很好。把长江水画成第三卷“心画”的念头又强烈起来。去年4月,他再次来到三峡旅游。这次故地重游,让他有了全新的感觉。以前他曾多次游览长江,过去的印象“天险水危”,山乡民众交通不便,城乡发展受阻。如今建了新大坝,高峡出平湖,江上舟船游轮往来不绝,新建的公路桥梁四通八达,两岸的新村民宅林立……形成了自然人文最美的风景画廊。
构思决定后,他把新作定名为《长江三峡新图卷》,从长江上游的重庆洪崖洞朝天门码头磁器口古镇入手,经缙云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新大坝……直至长江经江阴大桥流入东海结束。庄丁以中国画传统笔墨,兼工带写。既用焦、浓、重、淡、清五色墨韵,大写三峡壮丽美景,又把山区城镇、乡村房舍、舟船游轮作为点缀,描摹山乡巨变。
今年初,他终于完成了作品,并装裱一新。“这条母亲河养育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见证了新中国成长的沧桑历程和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把它形诸于画,也表达了我的一片赤子之心。我为祖国自豪!” 

相关产品

评论